时间:2024/3/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中科医院承办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www.zherpaint.com/bzlf/kkjs/m/1271.html

关于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四场战争,两个周境诸侯和当时中原北方的游牧部落匈奴部族。先是秦赵两国之间先后爆发了上党争夺战、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也称为邯郸保卫战,以及赵将李牧大破匈奴之战。

同时需要提到的相关人物也不少,有著名的战国四大名将其三,以及战国四大公子其中三位,还有秦昭襄王、赵孝成王、其叔平阳君赵豹,秦相范雎,纸上谈兵的赵将赵括,毛遂自荐的赵臣毛遂,善于战略谋划的名士虞卿,还有赵国上卿蔺相如等人。

首先说到秦赵长平之战,了解战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此战可以说是战国时期这段大分裂割据历史的最后重要转折。

因为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和胡服骑射后的赵国是战国中后期,诸侯列国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两个诸侯国,秦赵双方实力也基本不分伯仲,没有太大的差别。而在双方共计投入过百万兵力的长平关键决胜战中,结果为秦国获胜,最终完成多年以来的统一大业只剩时间问题。

赵国却以几近全军覆没,损失四十多万青壮而元气大伤,实力从根本被削弱,为此赵国再也无力全方位单独对抗秦国。

然而继长平之战结束后不久,在秦国再次大举出兵三十余万围攻赵都邯郸时,元气大伤的赵国却打赢了邯郸保卫战,前后共计歼灭秦军近二十万,并将剩余秦军击退全部驱逐出赵境。而且之后赵国北部边军主将李牧又大破匈奴,歼灭其十多万骑兵,那么实力大幅削弱的赵国是如何做到的呢?

其实赵国能打赢邯郸保卫战,歼灭击退三十余万秦军,可以说是吸取了长平惨败的经验和教训。后来李牧大破匈奴的主要原因是赵国驻守在北部雁门郡的边军自成一体,自给自足,不受中原战事所影响;其次是李牧练兵、指挥有方;最后则是边军多年训练而成的默契配合和强大战力。

长平之战后幡然醒悟的赵孝成王

秦国之所以能打赢长平之战,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秦国师出有名,赵国却是不经秦、韩两国同意,私自接收了韩国献给秦国的上党及其治下十七城;其次秦国暗中启用了能征善战的武安君白起,并设计孤立赵国,且又使用了反间计,促使赵国换赵括代替廉颇。

最后则是赵孝成王昏聩且自以为是,无论是接收上党,还是临阵换将,以及不联合诸侯就向秦国求和等不利于赵国因素时都有大臣劝谏阻止,但赵孝成王却没有听从这些意见,以至于有了长平之祸。

秦赵长平之战的最初间接起因是因为魏国人范雎入秦后向秦昭襄王提出的一项战略策略:“远交近攻”,为此秦国开始不断出兵蚕食三晋领土。但由于不久前在赵国阏与经历惨败,中更胡阳率领的十万秦军被赵将赵奢率军奇袭大败,兵锋受阻之下,于是秦国就将矛头转向了魏、韩两国。

“四十三年,武安君白起攻韩,拔九城。四十五年,五大夫贲攻韩,取十城。”《史记》

从公元前年开始,秦昭襄王便派武安君白起和五大夫贲轮番率兵攻打韩国,不断蚕食其城邑土地。在经过多年努力后,秦国切断了太行山道和韩国上党通过内地之间的联系,而韩国为了避免战祸,于是主动将无力再控制的上党十七城割让献给秦国以求和。

结果秦国辛苦付出数年才得到的上党十七城,在韩国上党郡守冯亭的干预下,以及赵孝成王的叔叔平原君赵胜和宗室大臣赵禹的建议下,再加上赵孝成王的自以为是,于是赵国最终决定摘了秦国即将到手的果实上党十七城。

这下秦国自然不干了,“我秦国付诸辛苦打下的果实,凭什么你赵国要横插一杠,想不劳而获。”,于是秦昭襄王当即就派左庶长王龁继续率兵攻打韩国,并对私自接收上党十七城的平原君赵胜率领的五万赵军发起了进攻,为此秦赵两国爆发了上党争夺战。

“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史记》

此战来的也快,去的也快,秦国师出有名,一举便从赵军手中夺回了本该属于自己的上党十七城。但赵孝成王却不甘心,于是派廉颇率兵二十万在长平支持,以及接应从上党逃亡而来的民众。

王龁一看,“好你个赵国,我还没找你算账,你倒是先找上门来了!”,二话没说,顺势便对驻守在长平的廉颇所部发起了进攻,之后在局势愈演愈烈下,秦赵两国爆发了长平大决战。

不过在赵孝成王决定出兵接收上党之前,其另一叔叔平阳君赵豹(平原君赵胜四弟)曾劝阻过他,说道:“侄儿啊,秦国蚕食韩国土地,在切断上党和韩国内地联系后,就已经自认为上党十七城已归其所有。韩国不反击秦国,郡守冯亭献郡,就是想将战祸转嫁给我们赵国,但我赵国坐享秦国的付出辛苦换来的劳动成果,这是没有原因的利益啊!况且强国大国都无法轻易从弱国小国那里得利,我赵国又怎么能轻易从强秦手中得到利益呢!而且秦国以军功赏赐爵位土地的政策已经实行,你一定不要接受上党而和秦国作对啊!”。

但自以为是的赵孝成王却不这么认为,对平阳君说道:“叔儿啊,这是大利益啊!我国征伐大军经年累月都没有得到一座城邑,如今坐着就能得到了冯亭所献的上党十七城,你不要再作阻拦了!”。

同时平阳君的兄长平原君和宗室大臣赵禹也认为这是大利益,不应错失。于是赵孝成王下定决心要截胡这份大利益,便派叔叔平原君率兵去接受上党十七城的土地,为此秦赵爆发了上党争夺战,以及超大规模的长平之战。但这仅仅只是赵孝成王自以为是,错误决定的开始。

在秦国师出有名,兵锋正盛的情况下,秦将王龁上去就直接给了廉颇率领的二十余万赵军几个“耳刮子”,廉颇见脸颊打肿(秦军斩杀赵军副将),上下门牙都崩了好几个(前后攻占四处城堡壁垒,六个尉官),不敢再出兵应战,即便秦军不断挑战羞辱,廉颇也当作没看见听见一样。

赵孝成王为此大为生气,多次派人责问:“你这打的是什么玩意,廉颇你争点气啊!”,但廉颇还是当作没听见,依然我行我素,坚守不出。

赵孝成王一看,这么僵持着也不是事啊!本就捉襟见肘的粮草,长期对峙无疑又是雪上加霜,为此就赶紧召集大臣楼昌和虞卿等人商议。

赵孝成王说道:“我军交战失利,副将、都尉都死伤被俘虏了数个,不然寡人就亲自率军与秦军决战吧!”

楼昌说道:“儿戏之言,大王您是能比肩赵奢、廉颇的帅才吗?还是真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啊!现如今我方局势不利,倒不如派使臣前去秦国讲和,再从长计议。”

虞卿说道:“如今讲和的主动权掌握在秦国手中,大王只有先派遣使者携带重礼去和楚、魏等国交好结盟,为此秦国必然会因怀疑诸侯合纵抗秦而感到恐惧,如此才能与秦国讲和。不然秦国则会隆重接待我国使者,并昭示给各诸侯国使者和天下人,为此各国由于讲和的原因就不会前来救援我国,最终我国必然会因为秦国的假意拖延而遭遇大败。”

但自以为是的赵孝成王再次拒绝继叔叔平阳君之后上卿虞卿的战略劝谏,又为长平之祸再添助力。之后的发展果然像虞卿预料那般,秦相范雎为了防止赵国联合关东诸侯合纵伐秦,便隆重且友好的接待了赵国前来议和使者,并大肆宣扬秦赵两国已经达成和解,从而孤立赵国。

但实际上却一直拖延,并为了达到速胜,大胜目的,派遣心腹门客前往赵都邯郸实行反间计。因为廉颇老成持重且坚守不出,纵然秦军战力强大也是束手无策,无法取得重大战果,如此一直僵持下去必将会深陷泥潭,拖垮劳师远征的秦军。

于是秦相范雎用重金开道,派人在赵都邯郸散布流言说道:“廉颇已经老了,屡战屡败后都不敢再出战,如今就要投降秦国。秦军怕的只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其精通兵法,在战阵布设之道方面,即便其父都不难不倒他,如若为赵军主将,恐秦军难以胜之。”

此时赵孝成王早已对屡战屡败且坚守不敢应战的廉颇恼怒不已,再加上秦国可以散布的谣言,于是就想启用赵括,代替廉颇指挥驻守长平的数十万赵军。

上卿蔺相如听闻立刻便劝谏道:“大王根据名声来任用为儿戏也,您是被胶黏住了脑子不知变通了吗!赵括只是熟读其父留下的兵书,却不懂战场上更需要的是灵活应变啊!”

赵括母亲也说道:“不可以让我儿当将军,他一点都不想他的父亲,不然使赵军被打败的人一定是将生死大事说得那么容易的赵括啊!”

但赵孝成王再再次没有听从大臣的忠告,最终还是任命赵括做了上将而取代了廉颇,结果给长平之祸再添一重要助力。在赵军换将之后,秦昭襄王也暗中启用了大将白起,最终使四十多万青壮永远留在了长平战场。

可见赵国之所以遭遇长平惨败,很大程度是因为赵孝成王前后三次拒绝了平阳君赵豹、上卿虞卿和蔺相如的正确劝谏忠告。为此导致赵国师出无名,以及没有及时联合诸侯相助,又被秦国成功使用了反间计换将,那么赵国最终造成长平惨败难道不是很正常吗!

不过长平惨败也使赵孝成王幡然醒悟,后悔没有听从几位大臣的意见,并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随后反手一个反间计就还给了秦相范雎。

赵国联合结盟诸侯,在邯郸之战中大败秦军

秦相白起率兵歼灭长平战场的数十万赵军后,就想乘胜追击,分兵三路继续发起进攻,一举攻克赵都邯郸,灭亡赵国。

赵孝成王见此坐不住了,于是便派苏代(苏秦之兄)携带厚礼去游说秦相范雎,苏代说道:“贵国武安君即将就要围攻赵都邯郸,如果赵国灭亡了,秦王便能称霸于天下,而武安君也能再携灭国之功位列三公,到时候即便秦相您不想位居他之下,也没有办法改变。而且秦国纵然灭亡赵国,其他诸侯也会相拥而上,乘机瓜分赵国,这样秦国也得不到多少土地和民众,倒不如同意让赵、韩两国割让土地城邑讲和。”

在赵国这一手反间计下,秦昭襄王最终在应侯范雎的建议下同意了赵、韩两国割地讲和的请求。同时秦将武安君白起也因此和范雎生下嫌隙,最终因范雎进谗言而被秦昭襄王赐死,间接致使秦国损失了一位能征善战的名将。

而且吸取教训的赵孝成王有了很大改变,在听从大臣虞卿的建议后,并没有按照合约割让给秦国六座城邑,而是选择用这些城邑来交好关东诸侯,从而组成合纵攻打已经疲惫的秦国,再从秦国手中获得回报和补偿。如果换作是长平之战还未发生前,很可能就会选择割让城邑给秦国。

秦昭襄王见赵国一直迟迟没有割让六城,反而又用城邑、厚礼极力交好齐、魏、楚、韩、燕这些关东诸侯,同时又重整军备,在国内积极发展生产,以及恢复实力等抗秦准备,可见赵国是想联合关东诸侯合纵一同来对付秦国,于是再次大举出兵攻打赵国,为此秦赵两国继长平之战后又发生了邯郸之战。

不过赵国此时所面临的处境和长平之战时截然不同,首先是在本国作战,而且还是在都城邯郸,其次入侵意欲灭赵的秦军激起了赵国上下一心,誓死抵抗的决心,最后则是赵国与关东诸侯交好结盟,得到了援军相助,这也是赵国能打赢邯郸保卫战的关键原因。

同时这点还是长平惨败的关键原因,如果赵孝成王当初听从大臣虞卿提前结盟诸侯,也不至于和秦国爆发长平大决战。即便讲和不成,在诸侯相助下,秦国也很难能打赢长平之战,而赵国也不至于元气大伤。

之后在秦将王龁率兵围攻邯郸时,赵孝成王便命平原君向魏、楚两国求援。平原君先是多次写信向其夫人的弟弟魏公子信陵君无忌请求魏国出兵相救邯郸,为此便有了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典故。之后又挑选出二十名门客亲自前往楚国,于是又有了毛遂自荐,按剑胁迫楚王,歃血签订盟约的历史典故。

最终在信陵君窃取其兄长魏王兵符,征调挑选八万精兵和楚国春申君黄歇带兵十万及时赶到邯郸城下,与城内赵军里应外合,一举击溃了围城秦军,解除了赵都邯郸之围。之后在三国联军配合夹攻下,秦国在邯郸之战中付出了共计近二十万人的伤亡代价,再加上长平之战中付出的近一半伤亡,为此被迫推迟了统一进程。

赵国边军自成一体,李牧多年经营,大破匈奴

在邯郸之战过后大约数年,赵国又在北部边境大破匈奴,歼灭匈奴骑兵十几万,那么这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李牧能大破匈奴其实和赵国在长平之战后十余年的恢复并无太多联系,也和赵燕鄗代之战后的弥补回血没什么关系,主要还是凭借边军取得的胜利,这是因为赵国镇守北部三郡的边军自成一体,相当于赵国内的一个独立封国。

由于边军独特的自给自足方式,故而几乎不受赵国在中原战事中的影响,因此也不受长平、邯郸两战的影响,甚至在鄗代之战时,这支边军还出力不少,击败了一支从代地入侵赵国的燕国军队。

自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建立起一支战力强大的骑兵,并向北攻破了林胡、楼烦等游牧部落,构筑北长城后,就在北部边境布置一支长期镇守,防御游牧部落侵扰赵国的边防军队。而北部的代、雁门、云中三郡的赋税也被作为边军的日常经费,并不收入国库,并且边军主将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任免三郡的官吏。

在赵孝成王在位时期,李牧就是这支边防军队的主将,长期负责镇守北部边境。在面对匈奴等游牧部落的侵袭,李牧则是利用烽火示警,坚守不出,但李牧这并不是胆小怯懦,而是在练兵经营,等待时机。

在李牧作为边军主将的十余年中,每天主要有三件事:宰牛犒赏士兵、练习骑射武艺、派兵外出侦查。在此期间还被赵孝成王谴责,甚至还被召回派其他人代替领兵,但新来的将领任职一年多的时间就使边军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和伤亡,导致边境生活的百姓都不能安心耕种放牧。

赵孝成王见此只好再次启用李牧出任边军主将,并答应了李牧的一切要求。之后在时机来临,也就是边军士气战意高昂,而匈奴又处于轻视心理之时,李牧开始厉兵秣马,精心制定环环相扣的破匈计划,最终挑选出十五万精锐边军歼灭匈奴十几万骑兵,迫使匈奴善于逃往,十几年都不敢再靠近赵国边境城邑。

然而败秦破匈,稍有中兴之势的赵国最终在二十余年后还是被秦国攻灭兼并了。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ngyuanzx.com/pyxxw/18856.html

------分隔线----------------------------